京剧简介100字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西皮、二黄腔调,以及胡琴和锣鼓等传统乐器伴奏而闻名。 作为国粹的京剧,起源于徽剧,并在18世纪末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在清代宫廷内得到快速发展,并延续至民国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起源于北京,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它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多种戏曲元素发展而来。1790年,徽剧团体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以其精湛表演和悦耳唱腔大受欢迎。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辅以胡琴和锣鼓等乐器伴奏。

徽剧,京剧之渊源,源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那时,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自南至北,纷纷登陆京城。与湖北汉调艺人携手,共谋大业。期间,亦汲取昆曲、秦腔之精华,融入民间曲调,历经磨砺,终成京剧。京剧自形成后,于清朝宫廷内趋向成熟,至民国时期,更呈繁荣之势。

戏曲常识100条 - 戏曲常识口诀  第1张

关于戏曲的一些知识.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答案: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王国维1902年写成的《宋元戏曲考》。 汤显祖创作的哪四种传奇被称为临川四梦?答案:汤显祖创作的四种传奇《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被称为临川四梦。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通常白色为奸诈、红色为忠义、黑色为沉稳、绿色为勇猛、金色为庄严。梨园这词是怎么来的?唐明皇时,曾让宫女在宫里梨树园内学艺,自此流传下来。一品文武官的服装上常绣什么?文官为仙鹤、武官为麒麟。

戏曲常识100条 - 戏曲常识口诀  第2张

京剧常识考试

〖Ⅰ〗、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民间发起评选,选出了这四位当时在旦行中杰出的艺术家。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哪一个剧种?(昆曲)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Ⅱ〗、京剧老旦艺考考什么,包括什么基功 京剧表演专业考试内容: 初试:(100分) ⑴唱念:主要测试京剧考生对本行当常见的唱段、念白等掌握程度,如西皮、二黄唱腔和引子、定场诗等。 ⑵武功、基功:主要测试考生的腰功、腿功、跟斗、飞脚、旋子等基本素质。

〖Ⅲ〗、唱、念、做、打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Ⅳ〗、京剧行当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揺旦)。净就是花脸,又分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毛净。丑就是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铁丑。末就是指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

〖Ⅴ〗、京剧的基本常识和一些知识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

戏曲常识100条 - 戏曲常识口诀  第3张

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地方戏曲(100字)

〖Ⅰ〗、黄梅戏,曾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源起于湖北黄梅,并在安徽安庆得到发展。 作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在安徽尤为流行。 它不仅在湖北、江西等地有专业或业余演出团体,还受到香港特区、台湾以及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观众的喜爱。

〖Ⅱ〗、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Ⅲ〗、黄梅戏,曾用名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 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著称,具备深厚的表现力;表演方面则以质朴细腻、真实活泼见长。 著名的《天仙配》一曲使黄梅戏在大江南北广受欢迎,并在海外享有盛誉。

戏曲常识100条 - 戏曲常识口诀  第4张

川剧的来历简介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作“川戏”,有资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川地区发生了一件引人瞩目的政治事件。那时,蜀中方镇(相当于省长)刘辟是个贪婪的官员,他在蜀中任意征收重税,使得民不聊生。

世纪以来,虽然也现了以刘怀叙为代表的“川剧创作家”们所创作的现代戏,但国家处于黑暗时期,川剧也开始衰落了;建国后,在党和新中国的扶持下,川剧又开始焕发艺术青春,重新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川剧简介: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是中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四川,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是四川的特色文化,成都则可谓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川剧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当时四川乡镇的庙会在节日庆典时会有戏曲表演,这为川剧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清代“两湖填四川”的人口迁移为四川地区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各地的戏曲剧种如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等在四川各大城市中的酒楼街市中汇聚,形成了独特的川剧风格。

戏曲常识100条和戏曲常识口诀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戏曲常识100条 - 戏曲常识口诀  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