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的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主要思想内容。

《史记》:司马迁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西游记》:吴承恩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传奇。《水浒传》:施耐庵著,描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红楼梦》:曹雪芹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1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稽,查考。2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中考语文的考纲内容中有稍微的调整各改动,比如,在“考试内容”的“积累运用”第6 条,增加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字希文,諡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阳楼记》《渔家傲 秋思》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登飞来峰》司马光 字君实,政治家,史学家,号“涑水先生”,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1张

冰心作品精选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原名 繁星春水是她的代表作.诗集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她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创作哲理小诗,后结集成《繁星》《春水》。她写的散文集《寄小读者》笔调优美、感情细腻,影响很大,被誉为“冰心体”,被青年人争相模仿。

名著背景: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2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所有文学常识

〖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1 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Ⅱ〗、文学常识:《春》作者朱自清,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赞美了春天。《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文章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山与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夏感》作者梁衡,文章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与人们的生活、劳作。《秋天》作者何其芳,文章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

〖Ⅲ〗、《金色花》选自 《泰戈尔诗选》,作者 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奖。《荷叶 母亲》选自 《冰心全集》 ,作者 冰心,原名 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 繁星》、《 春水》、《 往事 》。

〖Ⅳ〗、《在山的那一边》的作者是王家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蝉》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或毁思。《贝壳》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作者是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3张

世界文学常识题库

〖Ⅰ〗、文学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战国散文四大家:韩非子、孟子。 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律诗四联指的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Ⅱ〗、文学常识 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Ⅲ〗、. 创造社的重要作家,除郭沫若外,还有《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1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中成功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1 席勒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4张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1-30课的文学常识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 法国 (国别)作家 莫泊桑 ,被称为 “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7,《伟大的悲剧》的作者 茨威格 是 奥地利 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传记文学 和 小说创作 两方面。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重点字词 1.注音。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 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谣》、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最后一课 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版本写的。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饮酒》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课文名称:作者: 《石壕吏》体裁: 记叙文 选自:《杜工部集》2课文名称:作者: 《桃花源记》体裁: 散文 选自:《陶渊明》《夸父逐日》选自《 》,是一篇 (体裁);《两小儿辩日》选自《 》,是一篇 (体裁)。《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选的《 》,这是一篇 (体裁)。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5张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1 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Ⅱ〗、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1 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Ⅲ〗、文学常识:《春》作者朱自清,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赞美了春天。《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文章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山与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夏感》作者梁衡,文章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与人们的生活、劳作。《秋天》作者何其芳,文章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

〖Ⅳ〗、初一上册 语文知识 点 总结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6张

精选小学生文学常识大全

〖Ⅰ〗、篇一 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张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话?(孔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Ⅱ〗、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比较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Ⅲ〗、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末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孔子,儒家创始人,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列为四书之一。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7张

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起源,特点,如何鉴赏)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文学常识之诗歌:诗歌分为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近体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小令、中调、长调)、散曲(小令、套曲)。秦以前 《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潮流。

诗歌的定义与起源 诗歌,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文学常识精选和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文学常识精选(文学常识精选的阅读)  第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