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天科技,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Ⅰ〗、【答案】:A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主要考查航天航空成就。A项:错误,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人类脚印。B项:正确,2013年11月26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在发布会上宣布,中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巡视器(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最终被命名为“玉兔”号。

〖Ⅱ〗、【答案】:C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A项正确;“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建造的载人空间站,于1986年发射升空,B项正确;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是“哥伦比亚”号,于1981年发射升空,C项错误;“嫦娥三号”的月球着陆点——虹湾位于月球正面,D项正确。

〖Ⅲ〗、B项:错误,中国现在已建成航天器发射场有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和海南文昌四处。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

〖Ⅳ〗、B项正确,“快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星箭一体化”设计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突发和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实现卫星的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情况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并组织抗灾救灾。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1张

谁能告诉我具体的月球资料

〖Ⅰ〗、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

〖Ⅱ〗、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Ⅲ〗、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

〖Ⅳ〗、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康姆庞对美国新闻媒体说:“显然,在月球上发现人类的赤脚印是令人吃惊的,说明有人在美国之前已登上月球,而且不穿宇航服”。康姆庞还说:“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称:这些脚印无可置疑是属于人类的,而且留下的时间不久。

〖Ⅴ〗、月球的内部结构主要来自月震资料。阿波罗号宇航员在月球上放置了灵敏度很高的月震记录仪,还制造了数次人造月震,得出了月球内部结构。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2张

《十万个为什么》的读后感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篇1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看这本书。这是一本与科学有关的书。并与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也有联系,但是十分好奇,想把这本书看完,可惜由于时间短暂,我只读完了一部分。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作文1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此刻,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资料十分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医药等好多好多方面的资料,是一本让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精选篇1 当我在炎炎夏日里一天一天读完《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不得不惊叹科学的无穷奥妙,知识的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自己就像海洋里的一滴水,实在是太缈小了。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暑假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内容丰富,它里面有地理、生物、人体、医药、天文等知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一本可以让自己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用的科普书。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3张

航天科技之光小常识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飞船全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3米。

写到这里,不由得又开始让人对弥漫着星光的夜空产生了一种高深莫测的弛想。在宇宙中,光是最快的使者,并且它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的事实。但是在恒星的引力的作用下,光的线路会发生偏折(以太阳为中心,光线的轨迹大致呈圆周运动)。

喝牛奶有益健康,但不少人在喝奶方面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现介绍一些科学饮乳的小常识。晨起空腹喝奶不宜。因为人体空腹时胃肠蠕动快,牛奶中营养物质往往来不及被吸收就匆匆进入大肠。此外,大口喝奶的方法也不足取,因为这样会减少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机会,不利于消化吸收。

科技之光的手抄报资料: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1906年12月24日即圣诞节前夕的晚上8点钟左右,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通过马萨诸塞州布朗特岩的国家电器公司128米高的无线电塔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广播。

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设计还是选材,都闪现着科技之光。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1火炬又火焰的设计有什么好处?(4分)1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

科技之光 听朋友说,上海科技馆不错,于是十一期间也去凑了热闹,感觉还真是值。人家的意识就是不一样:赔本赚吆喝(何况还并不赔本),以人为重,以科技推广为重;重知识,重社会效益。而真正受益的是咱老百姓。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4张

简短航天科学小知识

航天环境适应训练:飞船高速上升和返回时会出现超重现象。科研人员为模拟这种状态制造了载人离心机。离心机可以在短时间内模拟出超重过程,同时做出俯仰、滚转等动作,来增强航天员的超重耐力。此外,航天员还会进行飞机训练和血液重新分布训练,来提前适应太空的失重环境。

电磁学:飞船进入太空以后,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提供能量。宇航员进入太空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进行通信。涉及到三个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发射速度):9km/s。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环绕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2km/s。

适合小学生的航空知识失重情况下航天员如何睡觉?航天员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人倒挂在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宇航员升空时乘坐的飞船舱段是(返回舱)。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世界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在失重环境中,宇航员如何入睡?宇航员会躺在特制的睡袋中,由于失重,他们实际上是在睡袋内漂浮。在太空中,宇航员可能会用绳子将自己倒挂起来,以模拟在地球上的睡觉姿势,但由于没有重力,背部和侧面感觉不到任何压力。

失重情况下航天员如何睡觉?航天员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人倒挂在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太空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宇航员描述,它闻起来就像烧焦牛排、高温金属和焊接烟雾的刺鼻气味。专家表示,太空气味呈现出的金属味可能是来自于高能离子的振动。

其表面温度高达462摄氏度。宇宙中的奇异天体 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火星上有一座珠穆朗玛峰近3倍高的奥林匹斯山。土卫二的反射阳光:土星较小的一颗卫星土卫二反射了90%的太阳光。综上所述,通过这些简单而有趣的科普知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可以初步了解宇宙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5张

【公基常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

神舟飞船,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船,采用三舱一段结构,包括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实现载人飞行,第二阶段建立空间实验室,第三阶段建造空间站。

神舟六号(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神舟七号(2008年):翟志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一号到二号主要任务,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神舟三号到神舟五号是进行模拟飞行试验,启动系统以及进行空间检测。神州六号到神舟十号是做好技术准备,实现对接、绕飞交会等技术以及进行飞行。

神舟十五号:2022年11月29日,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太空,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神舟十六号:2023年5月30日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执行任务,为中国空间站运营奠定基础。神舟十七号:2023年10月25日发射,景海鹏、张陆及其他航天员执行在轨科学实验等任务。

神舟十七号:2023年10月25日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张陆和另一位尚未公布的航天员组成。他们将执行一系列在轨科学实验、技术验证和空间应用等任务,进一步推动中国空间站的全面运营和发展。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七号,每一艘飞船的发射都代表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和成就。

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中心诞生于1970年代,主要负责中国的航天任务、卫星等宇航领域的发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射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的门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次次技术突破足以让世界瞩目。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6张

中国航天常识从神一到神七的发射时间地点及航天员分别是谁?_百度...

有消息说,最有可能进行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经2次入选神舟计划的航天员翟志刚。神舟七号太空船3名正选太空人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 刘伯明 当中最有可能执行出舱任务的是翟志刚,第一备选是刘伯明。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昨天上午,神州七号航天飞船最后一次船箭地联合检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完成,标志着神七发射进入倒计时。 今天,让我们一块儿来回顾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神舟一号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顺利发射。

神七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 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 太空行走 共同点:均为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发射,都在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着陆,别外除神一外所有飞船都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构成,但神七添加一个气闸舱。用于太空行走。

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7张

航天知识

〖Ⅰ〗、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中国。为纪念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万户。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世界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Ⅱ〗、航天环境适应训练:飞船高速上升和返回时会出现超重现象。科研人员为模拟这种状态制造了载人离心机。离心机可以在短时间内模拟出超重过程,同时做出俯仰、滚转等动作,来增强航天员的超重耐力。此外,航天员还会进行飞机训练和血液重新分布训练,来提前适应太空的失重环境。

〖Ⅲ〗、十个航天小知识: 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为纪念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万户。 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世界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Ⅳ〗、火箭的儿童小知识 火箭是一种喷气推进装置,通过向后喷出高速热气流来获得前进动力。火箭可以携带燃烧剂和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气助燃,可以在大气层内外飞行。现代火箭被广泛应用于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火箭也可以作为火箭武器,用于投送战斗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常识总结  第8张